杭州印象国际艺术教育

目前为浙江省最大的艺考培训机构。崇尚教育更挚爱艺术。

伊朗电影的生命美学 | 镣铐缠身,荆棘遍地,仍要翩翩而舞

在德国上语言班的时候,认识两个伊朗人。之前我对这个遥远的国家一无所知,只是需要费半天脑子才能想起一个阿里·代伊的名字,仅此而已。跟她们相处了半年,伊朗人的真诚让我们在一起非常融洽,同时,其中一个是我们班的「班花」,后来知道,伊朗的美女也是颇有些名气。我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是《越位》,那是我无心插柳却是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电影中对矛盾,感情的处理都是那么轻描淡写,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以至于当电影结尾处一群伊朗人在为他们进入世界杯欢呼时,我竟然也热泪盈眶仿佛那是自己的祖国。那部电影仅是用数码拍摄,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图丨电影《越位剧照》


后来我看了《小鞋子》,惊叹电影竟然可以拍得这么简单。那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啊。导演马基德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电影语言,却无招胜有招。阿城说电影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表达嗅觉,电影《香水》勇作尝试,但不尽如人意。在马基德的另一部儿童电影《天堂的颜色》中,他则很好地表现了电影中另一个难题——触觉。这显然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按却最吸引我,我喜欢极了那个盲童在每次与大自然发生接触时那喃喃自语无比陶醉的场景。看到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发现这个故事更是简单,甚至连人物也极少,整个电影朴素之极,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突然明白,在儿童的世界里,哪里有微不足道的事情呢?我认为这便是伊朗儿童电影的精髓。伊朗电影,尊重儿童。把儿童当成了成人。同样,我不知道是不是民族特性,伊朗小演员的表演,堪称精彩绝伦。他们眉宇间的忧郁神态和说话时候成熟的表情,丝毫看不出懵懂和无知。



图丨电影《小鞋子》剧照


伊朗电影是名副其实的写实主义,在他们的故事里,看不到美国嚣张苍白的工业气息,也没有像意大利那样肆意流动的诗意,没有像俄罗斯苦寒之地的沉稳贵重。他们关注的全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和事情。犹如一小片树叶,脉络清晰,翠绿动人。伊朗由于宗教的限制,他们对题材的选择非常狭窄,有很多禁区,电影的审查制度也比中国严格了不知多少倍,但是这仍挡不住伊朗优秀作品的出现。



图丨电影《天堂的颜色》剧照


《会飞的海龟》和《黑板》掺进了库尔德地区的战争,讲述的悲惨故事不能被我们所想象,但影片却毫不失美感。冷静的叙述格调和孩子们成熟的表演让我对导演肃然起敬。特别是《黑板》透露出来的一种冷静,高级的审美观让我痴迷不已。我马上找到导演的资料,看到的内容让我即惊讶,又惭愧,不过最多的是感动和希望。《黑板》的导演莎米拉·马克马巴夫和我同龄,她已经有三部作品入围戛纳,并两次夺得评委会大奖,最让我意外的,如此一个神奇人物,竟然是一位美女!一切看起来都不可能,特别是在伊朗这个女性地位低下并且制度严格的国家。我马上又看了她的另外两部作品《下午五点》和《苹果》。如果说意大利的帕索利尼把裸露当作一种自然的话,那么《下午五点》则把掩饰和封闭拍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那股凄冷的美,让我既心醉,又忧伤。艺术格调之高,绝不像出自一个20岁的女性之手。《苹果》是导演的处女作,在这部电影中,莎米拉·马克马巴夫把所有人用栅栏,门,窗户,镜子这些工具封锁了起来,在影片结尾,锁被打开,所有人走了出去,苹果也拿到了手。《生命的圆圈》中,对狭小的女性地位导演无可奈何,最终也转不出一个圆圈或一个窗口。而《苹果》中看出导演大胆地让女性走在开放的铁道上和最后走了枷锁,表现了一个积极的态度。电影中导演的象征语言运用和细节的熟练驾驭又让我惊讶!因为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导演只有18岁!她因此成为戛纳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赛入围导演.天啊!18岁,我在干什么?正在被一大堆虚假的废物充斥着脑袋!



图丨电影《黑板》剧照

“战争驱逐教育”


我迟迟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樱桃的滋味》,不敢看他,是怕亵渎,因为我之前无数次听说过这个电影的伟大。看完没有失望,只觉得恭敬。从电影手法上来说,这部电影的滋味诱惑着每一个对电影有梦想的人,荒凉的山路,整个故事只发生在一个封闭空间汽车里面,主角只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个人的任何背景,固定的长镜头凝视主人公,而其他大部分的交代都是用画外音完成,这些要素符合和一个简单的主题,故事上,电影从开始到最后一分钟都在吸引观众看下去,不急不躁的镜头一直在铺垫一个悬念,人物心理上,主角回头去找老人交待这个细节就已经表现了全部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摄影视点的对象也由黄土转到了美景,轻描淡写,全片便即明朗。我考虑导演应该怎么为影片结尾时,一个DV工作片的出现让我拍案叫绝!主人公的重生可见一斑,这是一个伟大而独特的结局!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影了,我座在当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图丨电影《樱桃的滋味》剧照


伊朗电影的最大特色便是真诚和简单,我常常在看伊朗电影的时候把片中的每一个演员当作自己的亲人,他们毫不做作的表演让我相信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仿佛一直在在声嘶力竭地呼喊艺术,而往往掩饰不了由于大众文化虚华价值观带来的掩藏在「艺术」这个借口之后的功利心。在我看来,中国真诚的电影变得太廉价,真诚的导演屈指可数。眼前只有满目的虚假。在他们面前,我们应该惭愧。他们因为简单而真诚,他们真诚,所以他们简单。



图丨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剧照


崔子恩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如果电影或者DV不是创作者的一种朴素而日常的生活方式,仅仅是向世界巧取豪夺的手段,那么电影中一切真诚感人的品质就是空穴来风。如果还要推崇所谓『大师风范』的话,我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大师风范』就是大师其实不为虚荣所动。他们看重的是灵感和真实。」伊朗电影是没有功利心的电影,我向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也正在苦苦思索这句话,怎么样才能把对电影的功利心,变成我的生活方式!


——马翔 2007年于意大利米兰


作者简介:

马翔,青年导演。杭州印象国际艺术教育校长。

2004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2007年毕业于意大利米兰国际歌剧学院;

2013年拍摄剧情长片《流氓》获得第五届杭州国际亚洲青年影展评委会特别大奖,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展年度最佳剧情片奖;

2013年《流氓》在爱奇艺网上映,取得6000万点击量,获得300%的投资回报率;

2015年拍摄剧情长片《消灭大学生》入围第十二届ciff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十佳剧情片,获第五届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导演奖,获第8届印度Dada Seheb Phalke电影之父电影节最佳剪辑奖;

剧本项目《少年为何恶劣》入围第十届FIRST影展创投单元。


评论
热度 ( 2 )

© 杭州印象国际艺术教育 | Powered by LOFTER